01凝血和抗凝
在讲血栓之前,我们要先认识一下人体血液的“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它们就像两支任务不同的军队相互对抗、平衡。凝血的作用就是使流动的血液凝住,抗凝的作用则是将凝胶状的血液溶解变回流动的液体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这两个系统保持着互相牵制,既不会血液凝住,也不会随便出血。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增加、血管壁损伤、抗凝功能削弱时,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再发展下去,就会形成血栓。
02血栓形成
大家明白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就容易理解血栓形成的过程了,简单地说,就是血液里一些物质比如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在凝血因子作用下抱团形成的小血块。
要发生血栓,必须有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存在:
1血管壁损伤
一旦血管内壁出现了破损,凝血系统就会调集人手前去修补,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会在受伤处形成包围网,将经过的红细胞和一些其他物质兜住,形成血块,血块会逐渐增大,形成了血栓。
2血流缓慢
由于久坐、缺少水分和长期不动等原因引起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会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更容易凝结成块,就会逐渐形成血栓。这个过程就像河道中的泥沙因为水流缓慢而堆积在河底,造成河床越来越高最终阻塞了河水的流通。
除了血流缓慢之外,血流产生漩涡(局部血流缓慢)也会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比如房颤病人的心房血栓,颤动的心房壁产生的血栓会脱落,随血流堵塞血管。
3血液凝固性增加
有一些病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者抗凝系统活性降低,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比如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凝血因子增加。
03血栓更容易找上哪些人?
了解了以上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机制,我们不难发现,血栓更容易找上以下这些人:
1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人群。
2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确诊的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下肢动脉狭窄等病人。
3特殊人群:
老年人、孕产妇、肥胖人群、经常久坐不动的办公族等。
4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尤其是房颤病人。
5凝血因子异常:
遗传性基因突变、恶性肿瘤晚期等病人。
6其他因素:
外伤、手术后卧床、使用特定药物的人群(如长期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药或化疗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