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江一桥上,仰望对面的山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六和塔,高高耸立在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远远望去,霞光塔影,风姿绰约,令人向往六和塔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所谓“六和”,指的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此塔建成后,取“六和”之义,定名六和塔。
六和塔初建时规模很大,塔身共9级,高50余丈,当时人们形容它为“撑空兀突,跨陆俯川”。六和塔自建成后的千余年间,由于历史上兵燹不绝,塔身屡建屡毁。现在的六和塔是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修缮的。
六和塔的来历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传古时候,钱塘江里住着一个性情暴躁的龙王,它喜怒无常,常使潮水涨落无定。江水泛滥,淹没了沿江两岸的屋舍良田,人民饱受其害。后来有个名叫六和的小伙子,发誓要跟龙王争斗,率众搬石填江,终于制伏了龙王,从此,江边的荒滩又变成了良田,年年五谷丰登,人民群众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后人为纪念这个勇敢的小伙子,就在他当年填江处,建起了这座以六和命名的六和塔。
另一个传说是:春秋战国时,列国纷争,弱肉强食,当时七国中势力最强的秦国,常借故欺侮邻近的弱小诸国。纵横家苏秦就往来游说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间,使六国和好联盟,合纵抗秦。据说当年这六国君主的结盟大会就是在这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召开的,后人就在此建塔纪念,因六国联合,故名六和塔,又叫“六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