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新闻中看到,法院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进行判决,死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等严重刑罚,有的人会觉得死刑,死缓没什么区别,无非早晚罢了。还认为无期还不如死刑,一点盼头都没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说说死刑,分两种来说
第一种是死刑立即执行,类似古代的斩立决,一般对罪大恶极的囚犯,犯罪证据确凿,不用再审的,直接可以执行。在古时候一般只有帝王才能直接下达此类命令。
第二种是普通的死刑,类似古代的斩监候,各地则是成批汇总上报,由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和各部尚书等高级官员会于会审,于霜降之后、冬至之前,择期复核全国“监候”案件,这就是三司会审,秋后问斩。
再来说说死缓,死缓其实是由古代“监候”中”缓决“发展完善出来的。古代三司会审后会提交皇帝批示,这是皇帝可根据判断定四种情况:
一是“情实”,情实者写入黄册,交皇帝勾决,一经勾决即可行刑;
二是“缓决”,因过失杀人或者窃赃罪缓决可以改为流刑,也可直接判缓决,由明年秋审重审;
三是“可矜”,也就是家中老幼笃疾情有可悯,可以减免死罪;
四是“留养承祀”,即家中父母年老,又没有兄弟承继香火,可以减除笞杖后释放回家。
但说到底古代的“缓决”只是为了进一步查清案情,和现代的缓刑有所不同。现代的缓刑政策意在给犯人改造的机会,通过劳动教育挽救他,这可是我泱泱大国特有的气度。
缓期执行只有缓期两年,在两年内设立考验期来挽救罪犯,只有四种结果。
第一,缓刑期内故意犯罪,情节恶劣的,应当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并予以执行;
第二,缓刑期内故意犯罪,情节不是非常恶劣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应当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三,死刑期内没有故意犯罪,减为无期徒刑;限制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二十五年。
第四,死刑期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限制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不得少于二十年。
所以缓期执行其实再给改过自新的人一条生路。罪犯也就有希望获释。
最后说下无期徒刑
无期徒刑也不是要关一辈子,无期徒刑表现良好,或者有立功表现的也可以申请减刑,可以申请减刑成18-20年有期徒刑。有期徒刑后还可以减刑,但法律规定在不限制减刑的情况下,实际执行刑期不少于十三年,而有期徒刑实际执行期不少于判决的二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无期徒刑还是属于重罪,实际服刑按照判决生效计算,有期徒刑会计算判决前关押的时间。
这下清楚这几点之间的不同了吧,说白了就是我们特有的,比较有人情味的法律规定,希望能挽救每个可以挽救的人,让犯人也有活下去的希望。当然刑法还是很重的,所以千万不要故意犯罪,为了个人,也为了家庭。
静静地观察世界,细细地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