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么简单易写,为什么在关于钱的数字要写成“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读史书把我多年的困惑解开了。
原来直至明朝初期,汉字的数字只有一种写法,大写数字的产生竟和明太祖严防官吏贪污有关。
明太祖年幼时尝尽人间疾苦
明太祖出身平民,年幼时就家境贫寒,十岁那年父母和兄长相继得了疫病去世,他成了孤儿。孤苦伶仃的他给地主放牛混口饭吃。
后来,他带头偷宰了地主一头小牛犊,把肉食分给了小伙伴吃,被地主发现后他被赶出了门。无依无靠的他只得跑去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来到寺院不久,安徽省发生旱灾,寺院也断粮了,和尚们分头出去当了游方僧,流浪四方的他亲眼见过各地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场景。
明太祖严惩贪官
所以,明太祖当了皇帝之后,也一直铭记历史,一定要用严刑峻法震慑住各地官吏,可仍有部分官员把太祖的话当耳旁风。
公元1371年,明太祖派人对所有的官吏进行考查,一次就杀了贪赃枉法的官吏一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收钱粮的官员。
郭恒案震惊全国上下
明太祖如此严惩贪官,但是贪污勾结的事仍有发生。公元1385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郭恒案。
郭恒营私舞弊,有一年收购浙江的秋粮时,他与地方官勾结,少上交国库二百万石粮食。不仅如此,他还私分了五十万贯税钱及十万亩官田的夏税秋粮。这次的事没有暴露,他的胆子更大了,竟把军用粮仓里三年的储备粮盗卖了!郭恒的贪污总数高达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相当于全国秋粮的总数。
发现贪官的贪污“手法”
郭恒案令明太祖大为震惊,他派人进行严密调查。明太祖注意到许多官吏是通过涂改账目进行不法行为的,于是,他下令把记载钱粮的数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了“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这些数字一直沿用至今。经过明太祖这番整顿,贪污的事少了,明朝的社会风气也有了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