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针开头的成语有哪些(针砭时弊)

时间:2024-09-26 10:15:14  浏览:100

近来偶然间把很多司空见惯的成语与中医联系了起来,非常有趣,借此将几点拙思分享给大家。

“针砭时弊”,针对时代的弊政,有人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问题所在,以期修正这样的弊端。

这里的“针”“砭”是对中医师治病工具的化用。

砭,是在人类石器时代比较流行的治病器具。

针,早期有骨针等。

过去认为中医治病是“一针、二灸、三药”,首先用针和灸,效果快、成本低。

因此“针”与“砭”是先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最后化用其意用到了对时弊的治疗上。

“针砭时弊”中的针与砭,是名词的动词化,对时弊进行针刺和砭刺疗法。

到近现代,人们在用到“针砭时弊”的时候,很少想到“针与砭”的原始意义,因为“针与砭”已经成了人们的潜意识。大家没有任何的异议,也无需什么解释。

因为这是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具有的生活常识。

由此可见,中医的源头何其久远?

针砭时弊,是中医工具在生活中的活用。那有没有成语是中医的理论哲学呢?有的。

我有个谬论:过犹不及,是中医的理论哲学。(这个词不仅局限于中医)

“及”且“不过”为“中”。“过”与“不及”皆为“不中”。

“中”为生理,“不中”为病理。

举个例子:人体腋下常温为36~37摄氏度,这是生理状态。

如果超过37度,基本认为是发烧了,处于病理状态,就是“过”。

如果低于36度,基础代谢变弱,也是病理状态,所谓“不及”。

这两种状态一种是“过”,一种是“不及”,都不是生理,都是病理。所以“过犹不及”,“过”如同“不及”,都不是“中”,都是病理状态。

“过”和“不及”同样的,都是病理,所以中医追求“中”,“中”就是生理。

中医治病,是将“过”与“不及”的病理状态恢复到“中”的生理状态。

再比如:血糖过高是高血糖,对心脏等都没好处;血糖过低是低血糖,容易头晕乏力。

高血糖是“过”,低血糖是“不及”,正常血糖含量是生理状态。“过”与“不及”都是病理,所以说“过犹不及”,而“中”是生理。

血脂、血压等生理指标大概都符合“过犹不及”的说法。

所以中医就是追求“中”,我个人很主观地认为:这也是“中医”的“中”字的部分含义。

对“中”的追求,也常见于生活的很多领域。比如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名叫乔致庸,乔致庸的堂号叫“在中堂”。

这都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对于“中”的追求,对于“过犹不及”的深刻认知。

“针砭时弊”、“过犹不及”外,还有个词用中医理论解释也很有趣,那就是“神魂颠倒”。

《内经》里说:心藏神、肝藏魂。

那怎么理解“神魂颠倒”呢?

首先人在“神魂颠倒”的时候,有头晕恶心等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生理的秩序乱了。

用五行学说理解,正常秩序是“肝木生心火”,也就是能量流动的顺序是由肝至心、由魂到神。

神魂颠倒,便是能量由心(神)倒窜到肝(魂),所以有了头晕、恶心的感觉。

这是我的主观理解,也许有失偏颇,欢迎大家“针砭其弊”。

将很多司空见惯的成语、词语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不仅锻炼思考力,还乐趣多多。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