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1903年—1975年7月31日),字子香,经名胡赛尼,回族,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西北三马之一。
早年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1949年5月代理西北军行政公署长官,7月正式任职,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后,马步芳及马步銮、马继援等逃往台湾,后经埃及到沙特阿拉伯,出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31日在沙特阿拉伯病亡。
马鸿宾(1884年9月14日—1960年10月21日),字子寅,回族,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西北三马之一。
1904年随叔父马福祥在清军任职,当侍从,1908年任西宁矿务局马队队官,1910年随昭武军驻防兰州,1912年率部驻守银川,1915年任北洋政府新编甘肃新军司令兼炮兵营营长。1921年担任宁夏镇守使兼新军司令。1927年春参加冯玉祥部国民联军,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二十二师师长。1928年4月起,担任冯玉祥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二十四军军长。1930年4月调任宁夏省政府主席。10月后投靠蒋介石南京政府。此后任暂编第七师师长, 兼甘、凉、肃边防司令, 甘肃省政府代理主席、主席。1931 年因兰州驻军发动政变,被软禁3 个月。后任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师师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十一军军长。1938年3月兼绥远西部防守司令。后任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十一军军长。率部在绥远西部和内蒙一带多次抗击日本侵略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南京国民党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西北挺进时,9月率国民党军原第八十一军宣布起义,对宁夏全境解放做出了贡献。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夏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一副省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5 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曾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10月21日下午4时, 因病在兰州逝世。
马鸿逵(1892年3月9日—1970年1月14日),乳名三元,字少云,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西北三马之一。
兰州陆军学校毕业。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1926年9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部扩编为国民联军第4路军,任总司令。1927年初,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1929年投靠蒋介石。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蒋介石将马鸿逵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5路军并封他为总司令,1933年初,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1936年9月加授陆军上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12月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1949年9月底马鸿逵到台湾,不久,他被“撤职查办”,感到在台湾无容身之地,便谎称去美国就医,后来长期住洛杉矶。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病逝于洛杉矶。
马鸿逵任宁夏省政府主席长达17年,集军政大权及中国国民党党务于一身,被人称为宁夏之“宁夏王”。主宁期间,注重创办地方教育,遵父遗嘱,民国二十三年(1934)用马福祥遗产建成宁夏中阿学校,在家乡创办以马福祥字命名的“云亭中学”。成达师范第一届留学埃及的学生出国时,他赞助5000元。组织军队用两年时间修成长130多里、灌田20多万亩的“云亭渠”。马鸿逵的宁马军队,士兵将官也要求“识字三千”。
马步青(1901年—1977年2月9日),字子云,回族,甘肃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马家军主要人物之一。
早年加入宁海军。1924年起任骑兵团长、旅长。1928年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六师第七十七旅旅长。次年任第二十二师第六十五旅旅长。1930年任洛阳警备司令。1933年升任第二十六师师长。1932年任甘肃暂编骑兵第一师师长、新编骑兵第二师师长。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改任骑兵第五师师长。同年9月兼任青海省政府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骑兵第五军军长兼甘新公路督办。1938年1月任第八战区骑兵第五军军长。1943年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春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受训。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历任台防务部门中将参议、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员。
王竑(1413年—1488年),字公度,号休庵、戅庵,陕西河州(今属甘肃临夏)人,明朝重臣。
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授予户科给事中,王竑豪迈有气节,敢说敢为。 土木之变后奋臂率众击毙王振党羽、锦衣指挥马顺,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守御京城,擢右佥都御史,巡督漕运,再抚淮、扬。明宪宗初年,官至兵部尚书,致仕后居家二十年。弘治元年(1488年)去世,年七十五。明武宗时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庄毅”。
朱贵(1778年—1842年),字黻堂,又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清末民族英雄。
朱贵出身行伍世家,自幼酷爱习武,十七岁时以武生入循化营。自嘉庆五年(1800年)开始,先后转战川、甘、宁、青等地,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道光六年(1826年)参与镇压新疆少数民族起义。历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等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英军再度侵占宁波定海,朱贵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协副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四日,英军进攻慈溪城西大宝山,朱贵父子血战十余小时,相继战死,壮烈捐躯,部下将士三百余人伤亡殆尽,最终击退英军。朱贵为国捐躯后,道光帝悲痛不已,下诏赞赏朱贵之英勇,按照总兵的规格厚葬朱贵。
马辅臣(1883年—1969年1月8日),名马佐,字辅臣,别称马矿务,回族,祖居临夏县漠尼沟大庄,工商业家。
马辅臣先生是一位富有开创性的工商业家,在公益事业和民用工业以及地方教育事业等方面,均表现得积极热情,慷慨大方,同情人民,造福桑梓,为人所怀念。他同时是一位开明进步的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党的各个阶段的方针政策,对恢复、安定地方秩序,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地方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马惇靖(1906年—1973年),字立青,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宁夏马家军成员。
马惇靖是马鸿宾三子,少时随父任所读书,稍长即入军务。1935年任三十五师一零三旅二零五团团长,后任旅长、八十一军参谋长。1938年5月,在日伪大军从归绥、包头进犯的重要关头,马惇靖率八十一军赴绥西抗战,军部驻临河。面对陆空联合、步炮联合的三万多机械化敌人,指挥部队在乌布狼口、四喜堂、乌拉垴包和乌镇一带英勇阻击来犯日伪军,与敌展开肉搏战,给敌人以重创,有效阻止日伪军西进。1946年,八十一军整编为八十一师,任师长。1947年任固(原)海(原)兵团司令,出兵陇东,在环县与解放军作战,伤亡2,000余人,撤回宁夏。1948年八十一师扩编为八十一军,继任中将军长,驻宁夏中卫。
1949年8月解放军进军宁夏,受绥远董其武影响,1949年9月19日在宁夏省中宁县通电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1951年3月,独立第二军整编为西北独立第一师,马惇靖调任宁夏军区司令员。1954年甘、宁两省军区合并,调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61年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2年因患癌症在兰州病逝。
鲁瑞林(1911年—1999年),原名鲁瑞麟,甘肃临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鲁瑞林1931年11月参加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五军团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政委。解放战争期间,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十三纵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副军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政委、西康军区副政治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73年2月,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99年7月于广州逝世,享年88岁。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黄德魁(1910年—1992年),甘肃临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1931年11月参加宁都起义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五军团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挺进纵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第十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四十四团政治委员、团长,鄂豫边区豫中指挥部指挥长,豫中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第十四旅参谋长,第十五旅四十四团团长,鄂西北军区和平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豫鄂陕军区第五军分区支队队长、野战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三十五旅副旅长、第一0四团团长,江汉军区襄西工作委员会书记、襄西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兼鄂西北剿匪指挥部指挥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第十一师师长,建筑工程第七师师长,第五步兵预备学校校长,河南省冶金厅、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湖北省副省长。1992年5月11日,黄德魁将军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2岁。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