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常识

中国有多少院士数量(中国拥有约2000名院士)

时间:2024-07-09 09:30:10  浏览:100

中国的两院院士,目前已经超过了2000人。院士的待遇,在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同类院士之中,待遇是相当高的,就中国来说,按照行政级别划分的话,相当于副部级了。

副部级,多少官员穷其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

由于院士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学术特权和资源分配权都在他们的手中掌握着。

按理说吧,这么多的院士,加上其掌握各类资源,想要在学术上突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现实是,这么多的院士,甚至连一个诺贝尔奖都没有拿到过。而拿到诺贝尔奖的,比如屠呦呦先生,反而被排斥在院士的大门之外,这是中国独有的奇怪现象。

除了院士这种神一样的头衔之外,我国还有长江、杰青等等被称为准院士的学术头衔。

我们先看看世界主要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

美国,不出意料,以384枚位居第一;英国以132枚排在第二;德国以111枚诺贝尔奖排列世界第三。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1枚,文学家1枚,合计2枚。

这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就是前面说的屠呦呦先生,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两院院士,一个科学类的诺贝尔奖都拿不到呢?

我们先看看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设置。按照诺贝尔奖的要求,科学类的奖项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根据历届科学类诺贝尔奖的获奖项目可知,主要倾向于开创类的基础性科学研究。

看到这里实际上我们就明白了,中国之所以没有科学院或者工程院院士拿到科学类诺贝尔奖,还是和诺贝尔奖的这个要求有关,那就是开创性的基础性研究。

因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性科学研究起步晚,底子太薄了,我们搞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

而实际上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在对国外已经发布的研究成果做再研究,或者说是在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更深层次的,起到基础性开创性的研究,我们还是差很远,个人觉得毋庸讳言。

基础性开创性的研究,需要的是长期的、枯燥的研究,短平快在基础性领域是不存在的。

而以应用领域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工程院,同样毋庸讳言,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在做填补国内空白补短板阶段的工作,开创性的工程实践,还需要我们在基础科学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研究发现之后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院士科学家们想要拿到诺贝尔奖,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了。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院士的评选制度,也是影响中国的院士未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因素之一。

对中国科学家们评价体系的首要条件,就是看你的科研成果有多少,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等等方面的数据,这就导致我们现在越演越烈的论文至上的研究导向,什么SCI等等的,大家都忙着写论文,而且还是短平快的论文,发表论文越多,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越多,你的权重就越大,名气也越大,获得的资源和名利也就越多。

这种情况下,真正潜心做开创性研究的能有几个?不造假做论文,就已经是很纯洁的了。

再一个就是院士的评选体系,绝对是有问题的。

参选过院士评选的科学家们都很了解,现在的院士评选,派阀很严重,资源少又不善于搞人际关系的科学家,就算你的研究成果很突出,也不可能当上院士。屠呦呦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全国都在呼吁改革院士评选制度的原因。

当然,我们的院士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并不是说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不重要,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假以时日,随着我们科学家的逐渐成长,科学评价体系的逐步完善,开创性基础性的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那个时候,中国院士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大。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的许多院士,他们的研究成果是保密的,不参与任何奖项评比的,更不会对外公开的。他们的成果,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比诺贝尔奖要来得重要得多。

猜你喜欢
最新推荐
热门文章